首发,中原文化南粤行首站佛冈站
2017-03-17
中原文化南粤行首站佛冈站
首发新闻网.CN
No1news.cn
公众号,首发网
公众号,首发新闻网
秋实 李莹 余建国
李晶 黄磊 唐军绳长
新闻热线180 2878 2878
中国美协会员,人民美术创作院副院长,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安顺
河南省书法家协会,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泉红
安顺
安顺,河南人现居北京,擅长国画,山水、花卉,兼工书画鉴定。先后就读于郑州大学美术学院,中国国家画院,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人民美术创作院副院长、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,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、中州大学客座教授。
作品代表:《花烂漫)获河南中国画进京展银奖;
《豫西山水》获全国第五届山水画银奖;
《静思》获河南省第九届花鸟画展二等奖等。
《燕山深处》参加全国百名画家泉州行大型书画展,
作品被闽台博物馆收藏。
出版《河南近现代书画家名录》等著作,论文;民国时期中原地区山水画研究,发表书画点评文章多篇。
思考与表现---安顺的中国画
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艺术作品,其特点是——在传统中延伸与蜕变,创作贴近时代脉动的作品,及相关联的风格、语言。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当代画家,无不在这整体氛围中,选择自己的表现形式与创作道路。
画家安顺,正是在这个八面来风的时代环境中,体验并感受到全新的精神氛围,外部世界的日新月异极大地的启发、刺激了他的思维与灵感,给了他以不可竭止的激情和创作冲动;他的作品,因而焕发着少有的鲜活之气、灵性的笔墨特点、耐人寻味的意蕴和无法之法的郁勃生机。
安顺的作品,少有脱离生活的生编硬造,多为有感而发的倾心之作,或为写生而来的素材整理,亦或是对生活感受的提炼……,所以,笔下山川、林木、屋舍、村落等,都在素朴、单纯与自然之中,体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与未被污染的魅力。安顺的作品,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强调直觉的感受,而非理性分析的结果,他也未被写实观念所束缚,笔墨发挥一任天性使然,强调意象表达中的“感觉”作用,舍去事无巨细的逼真写实性还原;因此,安顺作品中,以“写”入画、以“意”表现为主,笔与墨配合,辅助互动,用笔极见骨力、用墨氤氲淋漓,画面元气充沛,在“不似之似”中,见出浓淡墨色演绎的空濛迷漓图景,“半是虚空半是山”之境界跃然纸上。
就作品而言,可以看出,安顺更注重水墨本体的体现与表达,并在实践中竭力展示水墨材质与笔墨性能之美、肌理之美,尽力发挥水墨氤氲效果与淋漓酣畅空灵飘逸的独特美感。
譬如,《十三陵碓臼峪写生》、《山寺烟岚》、《空翠湿人衣》、《山村》、《鸿庆寺印象》、《腊月》、《古塬寻幽》等作品中,都见出安顺个人特点十分鲜明的笔墨与风格。他常以没骨法为基调,笔墨齐下,并在局部或“画眼”处,勾勒杂树、村庄、人物,起到“画龙点睛”作用;且画面整体氤氲浑然、气息贯通,在笔墨的干湿、浓淡、枯润、疏密中,演绎出笔性、墨法与意象空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;特别是以没骨法的浓淡用墨之法,画黄土高坡的土塬,既增加了作品有限空间的气势和无限扩展,又在营造苍茫氛围的境界中,凭添了画面的“不确定性”,使画面的有限空间顿生动感与鲜活气韵,没骨法墨色在画家主观驾驭下,充分体现了画家个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趣味——即,坚持写意的理念,力避了“笔墨加素描”的时尚,并在消解表现对象的实体中,引入具有抽象形态的笔墨方式,把对象与实景意象化;譬如,《十里美景都入画》、《秋山归牧图》、《春到塬上》、《西山欲雨图》、《人勤春早》、《古刹听瀑图》等,都是这样的佳作。
以《十三陵碓臼峪写生之二》为例,是可以见出安顺良好的艺术感觉能力与笔墨功力的。在这件长90公分,宽40公分的册页写生中,画家完全从印象出发,做出“感觉性”的瞬间捕捉,他删繁就简,舍去过多的细节,不做逼真描绘与刻划,而在瞬间印象中,定格大的空间关系、结构和基本走势,并在总体结构框架确定后,进行意象关系的调整与确定,在“有意无意之间”与“若即若离之中”,完成点、线、墨色的铺陈、配置与布局,虽无细致精微的刻划,却因“点到为止”的虚实互补和黑白灰的平面构成关系使然,使画面在二维平面空间中,呈现平远、深远与高远交迭与互融的丰富特点,在繁简、疏密、远近、虚实、干湿、浓淡中,使北方的山川、村落在以神写形、以虚写实中,韵致十足,而给人以联想和审美满足。
画家以娴熟的技法,一任胸臆直抒,率性而为,勾点皴擦涂抹与“平重齐留园”的笔墨综合表达,使他形成了“空疏美”与“黑密美”合一的绘画特点;上述作品,在随意勾勒的空疏山川之中,衬以林木的黑密,几笔极具金石意味的树干、枝条极生动地分割了有限空间,使之增加了层次与变化,画面因而产生了丰富的意韵与情调,枝条的勾勒,细看则见出草书的行笔美感,与随意的墨色浓淡相合,郁勃生机焕然发生,在千变万化中,笔笔贯通,脉胳连结,笔接墨、墨接水、水接笔,画面空灵澄明,兴会淋漓。
显然,用笔劲健、干湿互融、浓淡一体,是安顺作品最为鲜明的风格特征。
近几年,安顺十分注重写生,在写生中寻找新的感受与感觉,在写生中培养灵感与激情,并在写生中酝酿新作品的雏形;写生使他把绘画理论转换为实践成果,他坚持在“外师造化、中得心源”中孕育自己的艺术,他的艺术因而充实、饱满、生动、鲜活。在“运造化于掌上,显万变之象于笔端”中,他得以用笔墨完成了“情以物迁,辞以情发”,他的艺术愈发在回归艺术自身的艺术本质中见出意义。
安顺作为当代画家,同样经历了“由浅入深、由表及里”的成熟过程。他确信在辛勤耕耘中,才能收获丰硕果实;他的艺术果实当然也在时间历炼中汁液饱满与丰盛;有鉴于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安顺的艺术是他在现代语境中,思考与表现的必然结晶,也是他艺术上成熟的标志。
当然,安顺的中国画作品,同时还漾溢着他一贯的朴实自然、单纯简洁的特点,他从不故作惊人,而是循序渐进、日积月累,在保持自己天性中,表现着他的梦幻,追逐着自己的理想,建构着自己的精神家园。我们愿意相信,在“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”的过程中,安顺留下的是坚实的步履和深深的印迹,只要把生命和艺术融于一体,生命的过程就是艺术的过程,他们将一起成熟,一起收获。(作者系中国美协会员、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会研究员)
-----文/徐恩存 教授
李泉红
李泉红生长在太行山下,湖光山色,风景秀丽的百泉,自幼临习碑帖,写沙盘,练习书写绘画,从小就受到红砖碧瓦,青山绿水的熏染和百泉历史文化的陶冶,家教甚严,背古文、碑文、唐诗、宋词等国学经典。读贴、背贴、练贴已是每日必修,以湖水为墨,以沙土为纸,以古碑刻为模,在这片热土上研习了十数年。
李泉红是河南省辉县市太行山下百泉村人,1979年在百泉中学学习。1985年在新乡地区文博会系统学习田野考古发掘,陶瓷鉴定,供职百泉文化局。1993年在地区党校学经济管理,并聘为助理馆员, 1995年《论美术在博物馆陈列中得应用》一文在河南历史学会会刊上发表。1999年参加新型地区九人书画展。2002年入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研习山水画。2003年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张家界举办的书法研修班学习。2004年协助山水画家窦宪敏先生完成『红旗渠百米长卷』并在郑州展出。2004年秋又协助窦老师完成巨幅山水画『太行丰碑百米长卷』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览。
李泉红自幼临池习贴,年复一年练而不缀,先从颜体入手,后又功汉隶,又学秦篆和明清两代大家书法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
李泉红师承侯德昌先生(中央文史馆管员)、邢士珍先生(中国现代书法创始人之一)、白庚延先生(天津美院山水画系教授);同时跟随侯德昌教授,白庚延教授几上太行山写生,探寻素材,吸吮了太行山的山水蕴育,进而有了书画洞源的境域,使其书法端庄圆融而不失变化,质朴浑厚而每见妩媚。
李泉红之书画,以沉着的线条,参差错落的笔画,如千里行云,力透纸背,从而使书画作品挟风滞雨气势逼人。为了练就深厚的艺术功底,广采博搜,传移多师。既师古人,又师造化,前辈先学,同道之长都一一拿来。更以自然为师,多年来,数度入太行,揽胜迹,访高士,吸取了许多艺术养份,学习上多多益善,创作时我用我法走自己的路。师古人意境,合众长而熔新机,书画作品呈现出深厚雄逸之气,苍与润的完善结合。
李泉红不事张扬,严谨治艺。为人处事忠厚诚实,平易近人。书画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赞许。并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。1998年参加新乡市组织的抗洪赈灾献爱心书画义写义卖活动;
2003年参加新乡市文联组织的抗非典书画义捐活动;2003年在新乡市文物征集中捐献文件四件。
佛冈碧桂园藏着一家“宝地生金”农庄!
碧桂园农庄,近3000平方,106国道后转入碧桂园清泉城(生活驿站)即可到达。
品尝健康美食养生菜
榄角蒸鱼脆皮鹅、茶油鸡、粉葛、芦笋、豆腐黄鱼煲。
周生生食店5个名菜:周生生焖鹅、花腩炒赤蕨、烧肉炒野山笋、自制豆鼓鲮鱼、特制罗卜牛腩。